首页 > 游戏攻略 >

沙漠战争 沙漠风**动标志着哪次战争爆发

发布时间:2024-08-20 10:21:33来源:网络转载

一、沙漠风暴战役

1991年的1月17日凌晨2时40分,停泊在海湾地区的美国军舰向伊拉克防空阵地、雷达基地发射了百余枚“战斧”式巡航**。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实施“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爆发。

从1991年1月17日到2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利用自己的海空优势和高技术优势,对伊拉克进行持续38天的空中突击,使伊拉克的指挥和控制系统瘫痪,严重削弱了伊军的战斗力。伊军全线溃败,29个师丧失作战能力。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多国部队于28日8时停止战斗,海湾战争结束。伊军**约10万人(其中2万人死亡),17.5万人被俘,损失了绝大多数的坦克、装甲车和飞机。而美军只有148人阵亡(非战斗死亡138人),458人受伤(非战斗受伤2978人)。其他**阵亡192人,受伤318人。

海湾战争是冷战结束以后规模*大、参战国*多、现代化程度**的一场局部战争。参加多国部队的**达到了39个,兵力达80余万人。与多国部队对垒的伊拉克也动员了120万兵力,在科威特战区部署了54万大军。多国部队不仅在空、海军方面占有**优势,在科威特战区的地面部队与伊军也大体持平,在装备上则大大优于伊军,战争的胜负早已注定。

战争起因

提起海湾战争,就不得不说到海湾危机。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剧变,两德统一,美苏之间结束长期冷战状态,保持长达40多年的两*格局迅速解体,世界战略格局向多*化方向转换。旧格局的瓦解引起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失调,造成了局部地区力量真空和失衡,一些地区*强国跃跃欲试。伊拉克为了解决与科威特的边界**和石油争端,于1990年8月2日出动10万大军侵入仅1.78万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科威特,从而引发了海湾危机。

伊拉克**科威特不可避免地同在海湾存在巨大战略利益、而且谋求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美国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加上海湾地区一直是美国和西方的生命线(美国进口石油的20%、西欧的35%、**的70%都来自海湾),为了控制海湾的石油资源,从经济和军事上打垮伊拉克,维持中东地区的稳定和势力均衡,并显示美国在世界上的**作用,重新确立美国在全球的支配地位,美国便打着“维护正义”和“解放科威特”的旗号,迅速出兵。

贫铀弹实验场

美国核物理学家道格拉斯统计,美英两国在海湾战争**向伊拉克投下了394万枚、总计300多吨的贫铀弹,摧毁了上千辆伊拉克坦克,造成了严重的放射*污染。近年来在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儿童医院出生的婴儿患白血病、癌症和先天*畸形的比例,比海湾战争前增加了4.6倍。联合国方面提供的资料也表明,伊拉克成年人的癌症发病率是战前的7倍。专门研究海湾战争后遗症的伊拉克专家*近说,伊拉克南部地区现在的放射物含量是其他地区的10倍多。

典型的信息化战争

海湾战争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样式,对二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表现在:

(1)空中力量发挥了决定*作用。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赢得战争的先例,表明战略空袭和反空袭是未来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有时甚至是惟一的战争样式(如同科索沃战争一样);(2)电子战成为未来战争的核心,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电磁优势将成为现代战场双方激烈争夺的制高点;(3)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4)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

**军事专家、国防大学张召忠教授在海湾战争爆发十周年前夕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张召忠认为,海湾战争不仅是冷战时期向冷战后时期的转折点,也是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的重大转折点。

有人评价海湾战争是“信息化的**场战争”,现在看来应当认为是由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转变中的*典型的一场战争。海湾战争保留了机械化战争的***样式。连续38天的空袭是以空中力量为主配合大量的**制导武器对敌人的远程**,是一种非线式作战,没有前后方、没有明显的战线划分,开辟了许多新的战争样式。应该说这是在核威慑下的20世纪*典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

对美国影响

海湾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也助长了其独霸世界的野心。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通过各种手段迅速建立起强大的反伊联盟,扮演了盟主的角色,表现出其处理国际事务的“**”作用;它把苏联撇在一边,无视许多**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建议和呼声,执意发动战争,充分暴露其支配、**全球的野心;它仅以死亡286人的代价换来了战争的胜利,使美国在军事上重新恢复了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多年来一直影响自己的“越南战争综合症”,使其干预国际事务的信心大增。海湾战争后,美国制定了“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的新的地区防务战略,克林顿上台后更加快了独霸全球的步伐。

打破世界格局

海湾战争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两*格局的终结,客观上有利于多*化趋势的发展。苏联在海湾危机和战争中的表现说明,它作为两*格局中的一*已名存实亡,昔日的**大国只能听任事态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讲,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既是打伊拉克,也是在打苏联。海湾战争后,苏联*终解体,为两*格局画上了句号。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大获全胜,成为冷战后惟一的**大国,但这并没改变世界基本力量的对比,相反,世界加速向多*化发展。

海湾战争10年大事

1991年1月17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轰炸巴格达,拉开了海湾战争的序幕。2月28日上午停火。

4月7日美国、英国和法国在伊拉克北部设立**个“禁飞区”。

1997年3月26日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7年来**次对伊拉克属于“总统用地”的场所进行武器核查。

1999年12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284号决议,成立联合国对伊拉克武器核查、检查和观察委员会,但遭伊拉克拒绝。

2000年8月10日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查韦斯成为自海湾战争以来到访伊拉克的**位**元首。

2001年1月8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表示,联合国与伊拉克就武器核查问题展开的新一轮对话*早将于2001年2月才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

“沙漠风暴”行动

1990年7月中旬,长期存在于伊拉克与科威特两国之间在石油政策、领土**和债务问题等方面的争端日趋尖锐,8月2日凌晨,伊拉克突然出动10万大军**科威特,仅一天时间,科威特就全部落入伊拉克军队之手。伊拉克的侵略行径,遭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一系列决议,要求伊拉克无条件地从科威特撤军并对伊实施全面制裁。1990年11月29日下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对伊拉克准许使用武力的678号决议。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未出任何让步。

1991年1月17日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向伊拉克发起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打击。伊方主要以地面防空武器进行还击,并分别向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发射了“飞毛腿”**。2月24日,多国部队向伊拉克部队发动了代号为“沙漠军刀”的地面攻势,伊拉克军队在遭受重大**后于26日宣布接受联合国自伊拉克侵略科威特以来通过的12项有关决议。2月28日零时,多国部队停止了一切进攻*行动,持续了42天(38天的空中**和100个小时的地面作战)的海湾战争结束。海湾战争期间,多国部队共投入兵力达62万多人,其中美国兵力42万人,多国部队出动飞机空袭10万架次以上。据美军驻海湾部队司令施瓦茨科普夫说,多国部队全歼或重创伊拉克29个师,摧毁或缴获伊军4230辆坦克中的3000多辆,2870辆装甲车中的1857辆,3110门火炮中的2140门,俘虏伊军5万多人。美国国防部**于8月1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海湾战争**有148名美国人死亡,467人受伤。**并透露,有107名美国军人在海湾战争中被误伤,其中死35人,伤72人。在此次战争中还发生了美军**英国友军部队的**,造成9名英国士兵死亡,13人受伤。

“沙漠之狐”行动

海湾战争结束后,联合国安理会于1991年4月3日通过687号决议,要求伊拉克销毁包括化学、生物武器在内的所有大规模杀伤*武器,并成立联合国销毁伊拉克化学、生物和核武器特别委员会,负责监督该协议的执行。同年5月,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开始在伊境内进行实地核查。核查伊始,伊拉克与联合国特委会核查人员积*配合。但后来伊拉克与武器核查小组以及美国之间在核查地点、核查小组人员组成等问题上磨擦不断,双方矛盾不时恶化。1998年2月、11月和12月先后发生了三次武器核查危机,12月16日,联合国在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小组人员全部撤离,联合国特委会在伊的武器核查工作就此中断。

1998年12月17日凌晨,美国和英国以联合国特委会**巴特勒关于伊拉克不配合联合国武器核查的报告为由,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批准,突然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动代号为“沙漠之狐”的大规模空中军事打击。空袭共4轮,达数百次,于19日当地时间上午结束。在为期三天的空袭中,美英共发射了500多枚巡航**,超过了1991年海湾战争时发射的总和。美国的打击目标包括军事和安全设施及总统府,电台、电视发射台和油田等,一些住宅区及一所妇产医院也遭到轰炸。根据伊拉克公布的材料,此次空袭造成62名伊拉克士兵死亡,180人受伤。

二、北非战场的西部沙漠战役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王国站在纳粹德国一边向法国和英国宣战。以埃及为基地的英军被命令承担防御行动,但尽可能的不进行挑衅。然而,6月11日他们开始了一系列对意大利在利比亚的阵地的**。随著6月25日法国战败,在的黎波里塔尼亚本来被用来和突尼斯的法军对峙的意军,被调动至昔兰尼加以增援意大利第10军团。加上由阿奇*尔德·韦维尔将军**的英军装备不断损失,他命令停止**并在埃及边境派一小支军队进行防御。

意大利独裁者贝尼托·墨索里尼命令第10军团于1940年8月8日**埃及。两天後,**没有开始,墨索里尼指令格拉齐亚尼元帅,德国的海狮计划马上就要开始,後者于是开始**。1940年9月8日,受到运输缺乏、军*训练水平低和支援武器不足所带来的力量虚弱影响下的意大利军队被命令开始**埃及,这场战役计划是当有限的装甲军队在沙漠的侧翼行动时沿著海岸公路前进。相对于意军的进攻,韦维尔命令他的防卫部队袭扰前进中的意大利军队,随後退往从迈尔萨-马特鲁,那里驻有英军地面主力部队。第7装甲师被安置在沙漠的侧面,使其可以突击意军侧翼。

至9月16日,意大利军队前进至迈尔萨-马特鲁以西大约80英里(130公里)的Maktila,并因为供给问题停留于该地。尽管墨索里尼催促继续前进,格拉齐亚尼仍命令他的军队在西迪巴拉尼周围挖掘战壕,并加强已建好的前线营地;其他的军队也被安置在主力部队後方。针对分散的意大利营地,英国人计划了一个为期五天的有限攻势,罗盤行动,一个接一个的**这些防御营地。总共36000人的英联邦军队于12月9日**了意大利军队10个强大的师的前方单位。随著刚开始的成功,参加罗盤行动的军队追击退却的意军。一月,设防城镇巴迪亚和托布鲁克被占领,逃跑的意大利军队在比达夫门被穿越了西部沙漠的第七装甲师截住。在比达夫门战役中,残馀的意大利军队投降,在十个星期之内,盟军推进到了阿格海拉并摧毁了意大利第十军团,在战斗中俘获了130000名俘虏。

意大利派出摩托化和装甲部队前往增援非洲来做出回应,从1941年2月一直持续到1941年5月初;由埃尔温·隆美尔指挥的德军非洲军团通过向日葵行动抵达的黎波里以增援他们的意大利盟友,被命令阻止盟军把意大利人赶出该地区的企图。推进中的盟军部队(被命名为第13军)采取了防御姿态,并在将来的几个月中得到增强,在把盟军大部分军队部署到希腊的同时,第7装甲师被部署在尼罗河三角洲。那里部署的大多是经验不足、正在整补和实力不足的军队。

尽管隆美尔仅仅被命令维持战线,但是1941年3月从阿格海拉发动的一次装甲侦察很快变成了一场全面攻势。三四月间,盟军被迫後退并且指挥人员被俘。澳大利亚第9步兵师退往港口要塞托布鲁克,其馀的英联邦军队再向东撤退100英里(160公里)到达利比亚和埃及边境。在托布鲁克被德意军队主力包围的同时,一场小型战役继续向东推进。趁势攻占了卡普措堡垒和巴迪亚,然後进入埃及,在四月底占领了塞卢姆和战略上重要的哈法雅隘口。隆美尔防守这些阵地,增强战斗集群并命令其处于防御态势。

托布鲁克的守军尽管在陆地上被孤立,但继续从皇家海军得到增援和补给,并且隆美尔没能占领港口。这个疏忽意义重大;隆美尔在塞卢姆的前沿阵地位于通往的黎波里的漫长补给线的终点,并受到托布鲁克守军的威胁,且必须耗费于托布鲁克的大量投入阻止其增强在塞卢姆的军队,从而使进一步深入埃及变得不切实际。盟军通过对托布鲁克的占领从而重新掌握主动权。

双方都没有行动,然而这不会持续太长时间。盟军不久之後发起了一场名为简洁行动的小规模**,尝试**轴心国军队使其退过边境。随後又发动了一场大规模攻势,战斧行动,打算解除托布鲁克之围;这个行动也失败了。

盟军于僵持期间重组。克劳德·奥金莱克继阿奇*尔德·韦维尔之後成为中东司令部总司令,西部沙漠军队得到另一个军的增援组成了新的第8集团军,其当时由来自英军、澳军、英属印度军队、新西兰军队和南非军队的单位组成。以及来自自由法国由玛丽-皮埃尔柯尼希(Marie-Pierre Koenig)指挥的一个旅。新的兵团于1941年11月发动了一场新的攻势:十字军行动。至1942年一月,联合行动取得了夺回被德国和意大利占领的所有地区的成果。因此,战线(轴心国先前的)又一次的将位于阿格海拉。

在从的黎波里得到补给和增援以後,轴心国再次发动进攻,6月份在加查拉击败了盟国军队并攻占了托布鲁克。轴心国军队将第8集团军驱赶过埃及边境,7月,在**次阿拉曼战役中,他们的推进被阻止在距离亚历山大仅90英里(140公里)处。

克劳德·奥金莱克将军在加查拉失败之後亲自担任第8集团军指挥*,在**次阿拉曼战役後被解职,由哈罗德·亚历山大将军替代。威廉·戈特中将*初被指定为第8集团军司令。他于途中**,伯纳德·蒙哥马利中将接替了指挥并取代他。*终蒙哥马利在沙漠战争的剩馀时间都指挥第8集团军。

6月底,轴心国军队在阿拉姆哈勒法发起了一轮新的攻势尝试侵入开罗,但是被击退。经过一系列的集结和训练之後,英军发起了一场大规模攻势,在1942年10月晚些时候的第二次阿拉曼战役中决定*的击败了德意军队。第8集团军向西追赶轴心国军队,于1943年1月中旬攻占了的黎波里。至二月,第8集团军在靠近马雷斯防线处面对德意装甲军队并加入受哈罗德·亚历山大将军指挥的第18集团军群,于突尼斯战役中结束了北非战事。

三、为什么古代一般都在沙漠里打仗,战场称之为沙场

“沙场”一词*早可查的是三国时期魏国应璩的《与满公琰书》:“高树翳朝云,文禽蔽绿水。沙场夷敞,清风肃穆,是京台之乐也”。它的原意是指平坦的沙地。

开始用来代指战场是在唐朝,因为唐朝经常与北方的突厥等游牧民族在沙漠地区作战,所以才有了征战沙场一说。比如唐朝王翰的《凉州词》二首之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朝祖咏的《望蓟门》:“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唐朝高适的《燕歌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等等……

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