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攻略 >

甲午大海战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00字

发布时间:2150-09-17 17:26:56来源:网络转载

1、甲午大海战主战场是黄海大东沟海域,甲午海战指1894年9月17日中国和**发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的一次海战,该次海战以中国失败而告终,导致清政府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2、这场战役北洋水师损失了五艘军舰,但**联合舰队虽然也受到重创,但未损失一艘,且黄海制海权从此落入**手中。关于这场战役,历来争议较多,仍然抛去政治因素,比如光绪帝责罚丁汝昌,命他火速跟**决战,李鸿章为了平息舆论压力,不得不让丁汝昌主动巡航黄海,因此导致的准备不足等。

3、**之所以能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打败中国,除了有政治制度占优势的原因外,**的动员体制比中国**得多,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

4、据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考证,在甲午海战中,**海军的头号功臣是战舰“吉野号”,此舰为英国造,原来是为清朝政府定做的,后来慈禧太后要办六十大寿,海军衙门就把这笔预算转为了礼金。而**政府打听到这个消息后,决定倾**之财力购买此舰。

5、皇太后捐出了自己的首饰,**商人和民间发起了“‘吉野号’募捐会”,后来募集到的银两可以买三艘“吉野号”。为了一举战胜清朝人,**人进行了**总动员,**天皇御驾亲征,将大本营从东京迁到广岛,为了节约开支,支援前线,天皇每天只吃一顿饭,举国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就这样全部压到了前线。

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午海战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明治二**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Sino-Japanese War)。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名称:中日甲午战争(**称日清战争,其他**称**次中日战争)

地点: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威海、黄海北部

时间: 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

结果:**获胜,签订《马关条约》

主要指挥*:李鸿章丁汝昌,山县有朋.伊东祐亨

当时的中国处于清朝晚期,正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方面向欧美看齐,因此清王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清朝于1888年建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力量,即使欧美列强也放缓了侵略脚步。但清政府并未像**那样变革**制度,因此所谓的“中兴”也只是回光返照而已。此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军队外强中干。欧美方面

1890年后,**以**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举国上下士气高昂,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的战争。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7艘,共27000多吨;而**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5艘,共17000多吨。1892年,**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和排水量72000吨的海军,超过了北洋海军。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与**新添的战舰相比之下,火力弱,行动迟缓。1891年以后,连枪炮**都停止购买了。这是因为此时清朝****者慈禧太后为了准备她在1894年的六十大寿,将这些费用来修建颐和园,供自己“颐养天年”了。中日两国的****者——慈禧太后与明治天皇相比,对照何其鲜明。

黄海海战发生于1894年9月17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联合舰队终于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挑起—场激烈的海战,这是甲午战争中继丰岛海战后第二次海战,也是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这场战役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省东港市)附近海面。9月15日上午,北洋舰队的主力,计军舰10艘,附属舰8艘,在丁汝昌率领下到达大连湾,护送4000余名入朝援军到朝鲜。返航后在大东沟遭遇日军阻截,战斗由此爆发。**海军在大同江**面投入战斗军舰则有12艘,包括其全都精华,即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等八艘五千马力以上的主力舰和巡洋舰。中午开战后,北洋舰队重创**比叡、赤城、西京丸诸舰,但北洋舰队中致远舰亦受重创(管带邓世昌)。邓世昌

过程 9月15日上午,北洋舰队的主力,计军舰10艘,附属舰8艘,在丁汝昌率领下到达大连湾。 16日凌晨1时,铭军的十个营共四千人分乘五艘运兵船,向鸭绿江口的大东沟进发。 16日中午,舰队抵达大东沟(今辽宁省东港市),到次日早晨,军队全都登陆。 17日上午8时,旗舰定远上挂出龙旗开始返航。 11时许,北洋舰队突然发现西南方向海面上有几簇黑烟,丁汝昌登上甲板瞭望,判定为**舰队。于是立即命令各舰升火、实弹,准备战斗。由东乡平八郎指挥的吉野号率先发现北洋舰队,发出信号“东北方向发现三艘以上敌舰”。 12时20分,日舰逐渐接近北洋舰队。中午12时50分,北洋舰队旗舰定远首先开炮。十秒钟后,镇远舰也发出炮弹,紧接着,北洋舰队各舰一齐发炮轰击。三分钟后,**旗舰松岛也开始发炮还击。刹时间,双方各舰百炮一齐怒放,硝烟弥漫,海水沸腾。开战之初,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下:

火炮/门鱼雷发射管/架总排水量/吨总兵力/人平均航速/节

**联合舰队 268 568 36 3916 14.5

其中,****游击队平均航速达19.4节。另据英国海军年鉴统计,当时速射炮的发射速度是原后装炮的六倍,由此计算,**舰队的火力实际上相当于北洋舰队的三倍。依航行次序,日舰配备情况如下:**游击队:舰名舰长排水量(吨)速度(节)主炮(门)

“吉野”河源要一 4216 22.5 150mm速射炮 x4

“高千穗”野村贞 3709 18 260mm x2

“秋津洲”上村彦之丞 3150 26 150mm速射炮 x4

本队**群阵:舰名舰长排水量(吨)速度(节)主炮(门)

“松岛”旗舰尾本知道 4278 16 320mm x1

“千代田”内田正敏 2439 19 120mm速射炮 x1

“严岛”横尾道昱 4278 16 320mm1

本队第二群阵:舰名舰长排水量(吨)速度(节)主炮(门)

“桥立”日高壮之丞 4278 16 320mm x1

“比睿”樱井规矩之左右 2284 13.2 170mm x2

“扶桑”新井有贡 3777 13 280mm x2

本队左侧:舰名舰长排水量(吨)速度(节)主炮(门)

“西京丸”鹿野勇之进 4100 15 120mm

“赤城”坂元八太郎 622 10.25 120mm

北洋舰队的12艘军舰配备情况如下:舰名舰长(管带)排水量(吨)速度(节)主炮(门)

“定远”旗舰刘步蟾 7335 14.5 305mm x4

“镇远”林泰曾 7335 14.5 305mm x4

“经远”林永升 2900 15.5 210mm x2

“来远”邱宝仁 2900 15.5 210mm x2

“致远”邓世昌 2300 18 210mm x2

“靖远”叶祖珪 2300 18 210mm 2

“济远”方伯谦 2300 15 210mm x2

“平远”李和 2100 14.5 260mm x1

“超勇”黄建勋 1350 15 250mm x2

“扬威”林履中 1350 15 250mm x2

“广甲”吴敬荣 1296 15 150mm x2

“广丙”程璧光 1000 17 120mm x3

另外六艘舰艇为炮舰镇南、镇中和鱼雷艇福龙、左一、右二、右三。战斗开始不久,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由于下水12年,7年未修,主炮炮塔起火,丁汝昌**,信旗被毁。丁汝昌拒绝随从把自己抬入内舱,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可是他只能鼓一舰士气,战斗刚开始,北洋舰队就失去了指挥。日**游击队4舰利用航速优势绕攻北洋舰队右翼“超勇”、“扬威”,二舰相继被击中起火,退出战斗。日舰“吉野”也被北洋舰队击中起火,但很快被扑灭。13时30分左右,“超勇”沉没。当****游击队绕攻北洋舰队右翼时,本队也与北洋舰队主力交相**。**军舰“比睿”、“赤城”、“扶桑”、“西京丸”遭到北洋舰队截击。“定远”、“来远”、“经远”重创“比睿”、“赤城”。“赤城”舰长坂元八太郎阵亡。“西京丸”也受创。

1、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跟**签订《马关条约》

2、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2亿两**。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办厂。

OK,关于甲午大海战和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00字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链接:http://www.tiefuzhen.com/game/202409/11312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