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攻略 >

小蝌蚪 小蝌蚪成长的过程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9-20 20:19:23来源:网络转载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小蝌蚪,以及小蝌蚪成长的过程是什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一、小蝌蚪成长的过程是什么

卵—蝌蚪—长后肢—长前肢—幼蛙—成蛙。

详细如下:

(1)蝌蚪孵化。

(2)蝌蚪尾巴的根部开始膨胀,外鳃消失,长出后肢,末端分化出5趾。

(3)蝌蚪长出了前肢,和后肢相似,但后肢较为强壮,尾巴还未脱落。

(4)尾巴接近消失,和青蛙相似,身体呈墨绿色,较小。

(5)蝌蚪变青蛙。

早期的小蝌蚪,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外形似鱼,具有侧线器*。由于口内尚未出现孔道,不能摄取食物;以后眼与鼻孔相继出现;头下有吸盘,可用来吸附在水草上。头两侧具有外鳃,有呼吸功能。

尾大而扁,内有分节尾肌,肌节的上下方有薄膜状的上下尾鳍,能帮助蝌蚪在水中游泳。

口出现后,以*部的角质齿刮吃藻类,开始在水中**生活。当吸盘消失时,外鳃也萎缩;随着咽部皮肤褶与体壁的愈合而形成鳃盖,并在体表的左侧,或在腹面中部或后方保留1个出水孔,由鳃腔内的内鳃进行呼吸,随着肺的发生也能在水面上呼吸游离的氧。

发育到一定时期,有的先长出后肢,末端分化出5趾,再从鳃盖部位长出前肢,如蛙。

有的先长出前肢,再长出后肢,如蝾螈。随着尾部逐渐萎缩,口部也有**的改变,逐渐发育成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幼小成体。

扩展资料

蝌蚪(英文:tadpole)古时写作"科斗",是蛙、蟾蜍的幼体,又称蛤蟆蛋蛋。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以群居为主。当蝌蚪成*了,它们开始脱变,渐渐长出四肢,然后(对于蛙和蟾蜍)则透过**凋亡(控制**死亡)逐渐退化了它们的尾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蝌蚪

二、蝌蚪的生长过程

蝌蚪的生长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生长初期(1-10天):

蝌蚪体呈棕**,头部有马蹄形吸盘,用于附着,口位于吸盘下方。

2、生长前期(10-20天):

蝌蚪体长可达2cm,体呈淡棕色,背部有*白色花纹,身体与尾部交界处有明显的黑色V字型花纹。

3、生长中期(20-50天):

有些蝌蚪会长出后脚。

4、生长后期(50-78天):

蝌蚪就会完全转变成幼蛙。

三、小蝌蚪的变化过程

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可以分为:卵期、蝌蚪期、后腿期、前腿期、尾巴变短期、青蛙期。

1、卵期:在这个阶段,小蝌蚪的卵会逐渐吸收水分并慢慢膨胀,*终孵化出小蝌蚪。

2、蝌蚪期:刚孵化出来的小蝌蚪是蝌蚪阶段,它们会开始学习用后腿帮助尾巴游泳,这个阶段的小蝌蚪还不会有跳跃或者用前腿拨水游泳的能力。

3、后腿期:在这个阶段,小蝌蚪会继续学习用后腿帮助游泳,并且开始长出前腿。随着前腿的生长,小蝌蚪会逐渐*练地使用后腿和前腿帮助游泳。

4、前腿期:随着前腿的生长,小蝌蚪会越来越*练地使用前腿和后腿游泳。

5、尾巴变短期:随着小蝌蚪的成长,它们的尾巴会逐渐缩短,*终消失。

6、青蛙期:当小蝌蚪的尾巴完全消失后,它们就变成了青蛙。青蛙的身体已经完全发育成*,可以**生活。

自然繁殖

通常情况下,雌蛙会在水中产下卵包,或者叫受精卵包,之后这些受精卵包发育成蝌蚪。在自然条件下,每只雌蛙的产卵总量可达5000枚左右,孵化率约为50%,而蝌蚪的存活率仅有20%~30%。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蝌蚪一般在母蛙产卵后经人工孵化8~15d孵出。刚孵化的蝌蚪体呈棕**,体长6~8mm,头部有马蹄形吸盘,用于附着,口位于吸盘下方,体质较弱,活动量小,通过卵黄囊供给营养,不进行开口摄食,3d后,可以投喂外源*营养物质,以满足其营养需求及生长需要。

本文链接:http://www.tiefuzhen.com/game/202409/13214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