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攻略 >

机战 机战的机体

发布时间:2024-09-23 09:31:58来源:网络转载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机战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机战的机体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一、机战系列有哪些

1、第X次系列:(1991.4.21~1999.6.10)

(**世代)

该系列的名称通常是以“第X次SRW”命名,*终作是F\FF,因为第X次系列离现在较远,通常被玩家称为旧系列。而主线的原创剧情是以“魔装机神”、"DC战争“和“佐维克”为主,属于**世代作品系列,在该世代的作品由WinkySoft开发。由于游戏的侧重点在SLG方面,因此忽略了RPG因素,使得游戏上手较为困难。

自“第二次”之后,机战确定了以“S-PRG”为主的游戏类型的路线,同时也确定以“SimuDrama”为主的游戏方式,并且在之后的“第三次”到该系列*终的“FF”确立了基本的游戏系统,之后的游戏的系统均为FF的改进版。

X=1、2、3、4、s、f、ff

2、Alpha系列:(1996.12.27~2005.7.28)

(第二世代)

该系列的名称全部是以“第X次SRWALPHA”命名,其主线原创剧情是以“巴尔马战争”为主体,属于第二世代作品系列,该系列目前是机战系列剧情和参战阵营*宏大的一个系列,该系列的销量也是全系列**。自从该系列问世以来,游戏的特色变为华丽的战斗动画,难度较**世代的作品略有下降(各种数值以及系统的关系),而且系统和操作更趋近稳定。该系列是由BANPRESOFT开发。

x=1、2、3+**次alpha外传

3、Z系列:(2008.9.25~)

(第三世代)

自“第二次**机器人大战Z:破界篇”公开,Z已经成为继“第X次系列”“Alpha系列”之后的第三支柱系列。

Z系列的系统以及参战作品构成和以往很多作品之间差别较大,甚至作品间的差别都非常大,以至于原作进过大规模修改后在一定程度上难以融合(本作的原创系列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创造了系列***的原创敌人群)。

**的续作“第二次Z”分为两部,前半部分为破界篇,后半部分为再世篇(来自破界篇通关后预告)。

本作的开发为:B.B.STUDIO(BANPRESOFT)。

4、Compact系列:(1999.4.28~2005.12.29)

该系列的主要特点正如其名--*快简单,*早是在自家的wanderswan主机上发行,其中的第二作三部曲被合并重制在PS2主机上并命名为 IMPACT(MX基本沿用IMPACT的引擎,剧本上也仅有有少许关联,原创人物设定都有一定的继承关系,部分日站将MX排除在该系列之外,目前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中)。该系列的特色是“可选择剧本”和“同时**”系统。游戏是由TOSESOFT开发。

5、掌机系列:(2001.9.21~)

该系列是全部出在任天堂掌机上的作品,各游戏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参战作品基本是新兴的作品群,目前根据**的定义,该系列定位在**玩家,因此绝大多数作品都很容易上手,也使得这个系列成为开发组试探市场反应的场所,因为任天堂掌机的卡带容量和技术的限制,未能实现战斗动画语音化。游戏开发为A-I SOFT.

A、AP、MXP、R、D、J、W、K、L

6、其他、**作品:(1991.4.21~)

无论从参战作品还是故事连贯*还是系统都是**的,同其他系列或者作品之间并没有太多关系,*具代表*的初代机战,因游戏方式和游戏类型(SLG)和往后的机战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常常会被拿出来当作一部**作品对待。64和LB的基本思路和构想在之后的任天堂掌机系列中得到延伸,但是因为各种利益**而使得着两作通常会被视为单独作品,以区别于其他作品(事实上64和LB的系统和其他作品没有直接关系,这也是它们被单独拿出来的原因,而且64存在复杂的版权**)。

N64、MX、新机器人大战

7、SC系列:(2003.11.6~2007.11.1)

SC全称:ScrambleCommander

即时战略的机战作品,采用大量大胆的想法和全新的演绎方式,但是应为各种原因,两部作品都没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8、3D系列:(2004.12.14~)

采用3D中间件制作的机战系列,*初的GC效果不是很理想,原因不明,在之后复刻到X360并改称XO,该做因为X360机能较GC机能强劲,整体效果比GC好很多,但是因为X360主机在**市场的各种遭遇导致本作的销量十分惨淡,同时XO里实现了机战的首次网络化“**机器人对战”。在任天堂平台 Wii上发行有一部作品--NEO,在NEO中,系统和操作方法和以往的机战有很大差别,因此很多玩家表示不能接受。

9、OG系列

纯原创作品的汇集,主要包括GBA上的OG、OG2,,Ps2上的OGS、OGG,以及将在Ps3上发售的OG3

二、如何评价游戏《机战X》

游戏系统基本和V差不多吧,*大的区别可能就是从3Z开始就沿用的整体加成到这一次除了依然对队伍里所有人都有加成效果以外还成了主角在场上的专属BUFF技能——教条,不过仔细一想,3Z的原创母舰也类似技能,这样一看也不算很新颖的设计了?其他方面基本就是一些技能的修改以及出了一个加EXC的精神决意了(然而一周目我并没有用过),和之前PSV上的几作(尤其是V)差别不大。

比V好的地方在于考虑到不同的玩家人群所以除了新手模式和标准模式,这次还加了专家模式,可以满足更多玩家的需求吧。本身打新手难度的感想是好像也比B的新手难度要略微难些?毕竟V里面真魔神ZERO这种大杀器能让你用个10几话,这X的真魔神ZERO是只能用一话的路线限定**而*终的天元突破也就能用2话……

战斗动画和武器设置都算良莠不济吧,不少机体战斗动画完**用素材,也有不少机体招式被严重阉割。其实不少机体只有两招我还能接受,因为可以看出战斗动画做的还是比较用心的,但是像刚自己这种初参居然被删了那么多个背包的招式我还是挺可惜的,毕竟我还是挺喜欢电池人这次做的刚自己的战斗动画的。至于天元基本照搬旧作啊什么的也就不说了,沙扎比连3Z时期那个弱智的王八风车斩都保留着不动为了所谓还原动画就真的有点过分了。另外,海牛的战斗动画居然没让电池人来做感觉比较可惜,大招甚至都没有击破动画,唉……战斗动画方面我比较满意的可能还是素材沿用+更新的牛、Z,新参的刚自己,还有圣战士系列吧。

剧情方面因为我都是跳的,大致看了看评价普遍问题大概还是龙神号这次初参导致剧情比重过重,剩下的作品不是原来的剧本被阉割严重就是完全没有剧情过来陪祖宗渡读书吧?没怎么看剧情,自己打下来的感觉的确是好像不论新参与否,大多数参战作品的剧情都没多少表现这样?

BGM方面的话,可以说是不怎么满意,普通版大量作品只有一首BGM也就算了,问题是选的那首吧,听多了还觉得不好听……

机体推荐的话,我还是MAP为核心,其他看着办的打法,因为正树太强,我感觉其他单体强机在我手里也没啥很好的表现,就按参战作品瞎说两句吧……

泰坦3:就一个参战的机体,ACE和之前那几作一样还是出场打完一话+3W**,五改奖励也和以前一样是谜之运动型+50,装甲血量方面依然是**系里不错的配置,配合大招附带削弱敌方装甲的效果,还是**系里的中流砥柱吧,如果不是看厌了造型啊什么的,还是值得上

三、机战的机体

抛开精神机体不说

近战:主机体+抗高温+重装这是近战*完美的组合(个人认为),合体战翼天神!重装机体血厚可以多加10%的血,做主机体用,恐龙变形**也很高范围大!楼上说的不对,援助的血和其他机体一样,只不过有可以回血的技能,也可以给别人快速回血,所以叫援助机体!没什么用,不过回血技能要练,打舰队、战队的时候可以大号加血

武器—刀是**,外观好看,**是单手武器里**的,属*高温+盾防御高!

矛**高,不管什么技能都给人一种刺穿的感觉,外观很好看,属*火

双手剑**和矛一样,外观没有立体感不过很大,属*冰

单手剑外观和**都很一般,很多人用是因为材料便宜属*冰

单手锤据说EN技能能击退敌人,曾经很多人用,属*震*

镰刀喜欢死神的可以用用,**一般,EN技能很炫但是没什么用,属*火

粒子变换剑新武器附带三个技能,其实就是双手武器可以加盾的防御,**降低

远战:主机体+抗高温+特装/指挥以前特装火了一段时间,直升机非常**,1200+的战可以**2000+的近战,导致特装泛滥,之后被改,但是*蛇战机**依然很高,再加上机械仓多10格子,可以多方几个模块,依然是很多人的选择。指挥机体在很多人遗忘的情况之下,被改的变形非常**,1200+做高星层层直接秒,要知道3000+的都没办法秒,所以远战从特装时代向指挥机体迈进!指挥机体还有一个功能,组队可以给队友+战

武器

火枪 PK之王,不多说

散弹单发技能远战里****的武器,刷怪专用,CD比较慢

机枪 XP可以压制敌人,机枪有很多用途的,EN**很微妙,不过现在**被消弱了许多

步枪**频率快,普通技能可以超屏**,偷袭专用

冷冻可以暂时冰冻敌人,使敌人无法**,和散弹配合实用你会发现真的不一样

电磁炮新武器刚出的时候可以无视怪物的星级 XP直接**,后来封了,也就没人用了

电浆炮新武器出这个武器的目的不知道是什么,不过确实太垃圾了

综合以上,远战还是比较有优势的!近战用的好的话,刷怪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本文链接:http://www.tiefuzhen.com/game/202409/13348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